8
照壁是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,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,美化大门的出入口,人们在进出宅门时,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、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。
四合院常见的照壁有三种,**种位于大门内侧,呈一字形,叫做一字照壁。大门内的一字照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外的,称为独立照壁,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照壁形状,使照壁与山墙连为一体,则称为座山照壁。
绿照壁位于襄阳城内东南角,系明代襄阳藩**门前照壁,距今500年。照壁高7.1米,长25米,厚1.7米,用绿矾石为壁,白矾石镶边,上雕云龙99条,气韵生动,形态各异,是中国石刻艺术中少有的珍品,与北京北海,山西大同的琉璃九龙壁,堪称中国照壁三绝。
照壁分为上、中、下三部分,下为基座,中间为照壁心部分,照壁上部为墙帽部分,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。照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,互相烘托的关系,二者密不可分。它虽然是一座墙壁,但由于设计巧妙,施工精细,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,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常见的雕饰部位是在民居主入口的门罩和门楼上,门套、门楣、屋檐、屋顶、屋瓴等处,门楼门罩作为民居进出口的通道,建造及为讲究。造型上分为垂花门罩、字匾门罩、四柱牌楼门楼等。在门罩中,砖雕和石雕灰色相互融合,在白墙的衬托下,形成特有艺术美感,同时也使建筑物典雅、庄重,并富有立体装饰效果。”门罩迷藻悦,照壁变雕墙”正是砖雕应用的真实写照。
1、一般来说,照壁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和下面的壁座。
2、壁**部分的作用和房屋上面的房顶的作用基本相同,伸出的檐口以保护壁身。它们的形式多做成与普通房屋子屋顶一样,有四面坡的庑殿**和歇山、悬山、硬山四种形式,按照壁的大小和重要程度而分别采用。各种形式的照壁**虽然面积不大,但依然上面铺筒瓦,有屋脊,正脊两端有正吻,垂脊两端有小兽,四角一样有起翘,具有屋顶一样的各种部件与装饰。当然也有个别照壁是没有壁**的,例如紫禁城景仁宫的一座石照避,完全是一座**上光光的石造屏风放在下面石座上。
3、壁身部分是照壁的主体,它占据整座照壁的绝大部分,是照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位。一般的壁身都是砌出框架,框芯表面用一尺见方的方砖或琉璃砖斜身45度铺砌,中心和四角可有琉璃或砖雕成的吉祥词语或花卉,如“福”字、“寿”字,或花鸟动物,寓意吉祥。
4、壁座部分是整体照壁的基座,它们多采用须弥座或者其他的变异形式。
壁座部分是整体照壁的基座,它们多采用须弥座或者其他的变异形式。
挖掘出来的粘土,在经过长达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过程中,让阳光照射、雪雨冻蚀,使其内部分解松化,再经过手工粉碎、过筛,只留下细密的纯土。
在古代很少有室内的照壁,今日唐古砖雕研制的砖雕大量使用于室内,让中式砖雕照壁有了新的进展。 不仅如此,还有砖雕墙地砖,能够配合影壁装修别的墙面地上,使得照壁不再像以往*自装修而显得突兀。
大商人们旗帜高举,中小商人自然唯马首是瞻,凡有财力,便不惜工本,修造院落时重点先放在门面。凡是能让外人看到的建筑,如大门、照壁,都属较重要的门面活儿,以致使一些小商人挣钱,够建一处普通四合院的,也就求工匠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照壁的建造上,在有些偏僻的农村,普通的院落里偶尔会发现几面精美的照壁,这大多是那些小商人和小官吏人家“衣锦还乡”后建造的。